拋丸是工業加工中常見的表面處理方法,通常用于金屬件、塑料件等材料的表面清理、去除氧化層、提高表面光潔度、增加表面粗糙度等目的。拋丸機廠家提醒大家在拋丸過程中,為了避免零件變形和剛性損失,需要注意以下幾點。
1、材料的選擇
在選擇拋丸材料時,不僅要考慮其清理效果,還要考慮與被處理零件的材料和形狀是否相適應。例如用硬度較高的鋁砂對軟弱的鋼材進行拋丸,容易造成零件彎曲變形,因此應選擇適當硬度的拋丸材料。在對磨蝕性能要求不高的塑料零件進行拋丸時,應選擇顆粒尺寸較小的球形拋丸材料,避免零件剛性損失。
2、拋丸工藝參數的優化
除選擇合適的拋丸材料外,還需根據被處理零件的材料、形狀、尺寸等參數,合理設置拋丸處理的工藝參數。一般來說,較厚的大型零件在拋丸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形,因此需要降低彈丸的沖擊力和速度。而長條形和薄壁零件則容易發生彎曲變形,因此需要合理設置拋丸室的布局和零件的裝載方式。在使用鋼丸拋丸時要注意鋼丸的質量,如存在缺陷或較大的表面磨損,或同時使用多種粗細不同的鋼丸混合拋丸,都容易對零件造成不同程度的變形和剛性損失。
3、加工前提取內應力
零件的內應力是零件變形和剛性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,因此在對零件進行拋丸前,需要進行內應力消除處理。常用的內應力消除處理方法包括回火、焊接、熱處理等,可以有效減少零件變形和剛性損失的風險。
4、裝載方式的優化
裝載方式也是影響拋丸效果和零件變形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零件的裝載方式應綜合考慮零件形狀、尺寸、材料等要素進行選擇,通常使用固定裝載、連鎖式裝載、懸掛式裝載等方式。對于對稱的零件可以采取固定裝載方式,而對于非對稱的零件則應采用連鎖式裝載以保證均衡受力。懸掛式裝載常用于較長條的零件或較輕的塑料件,因為這種方式可以盡量減少零件受力,使零件在拋丸過程中保持整齊和穩定。
5、后處理工藝的加強
拋丸后往往需要進行后續的表面處理或熱處理,以保證零件的形狀和剛性。表面處理工藝包括噴涂、電鍍等,可以保護零件表面不受氧化、腐蝕等影響。熱處理可以減少零件的內應力,提高零件的硬度和強度,同時對一些經過拋丸處理后容易變形的零件進行熱穩定處理,可降低其變形風險。
總之,在進行拋丸處理時,需要充分注意材料的選擇、工藝參數的優化、內應力的消除處理、裝載方式的優化和后處理工藝的加強,以保證零件的形狀和剛性。